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江苏新闻

清明假期“文博游”迎来小高峰



2025-04-09来源:新华日报

  原标题:超200万人次打卡,文创收入近800万元 ——

  清明假期“文博游”迎来小高峰

  记者从省文物局博物馆处获悉,清明假期,江苏省文博场馆持续火爆,全省59家博物馆(纪念馆)延时开放,17家开展近60场夜游活动,共推出近700个线下展览。全省331家备案博物馆(纪念馆)共接待观众238.3万人次,文创收入785.6万元。

  红色场馆追思榜样

  4月4日,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周恩来铜像前,人们手持白花,表达对周恩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和哀思。

  “我特意在清明节带孩子来这里,很有意义。”来自北京的游客刘睿带着上小学的大女儿刘洋来南京开启红色之旅,第一站便选择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,接下来的两天,他们还去了渡江胜利纪念馆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。

  据了解,清明假期,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举行“清明至 寄哀思”主题活动,每天组织观众开展“清明思故人——向周恩来铜像献花活动”。

  渡江胜利纪念馆在4月4日举行“渡江战役红色文化开放日”活动,设置文创展台区、红色故事宣讲区、亲子游戏互动区三大特色板块,吸引千余名市民参与,其中亲子家庭、青少年学生成为主力群体。

  来自上海的吴雯静女士带着母亲和4岁多的女儿,在亲子游戏互动区玩得不亦乐乎。她对“小红帆”志愿讲解员的红色故事宣讲印象深刻,边听讲边让女儿跟着学。在“烽火越堑·渡江战阵图”实景解谜、“红色文化你画我猜”家庭竞赛等活动中,不少家长与孩子通过角色扮演、手工制作、团队协作等互动,在潜移默化中感悟革命精神内涵。

  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东门北侧临展厅,“决胜密码——淮海战役文物史料展”贯穿清明假期,200余份史料、47件精选馆藏文物与游客见面。该展成为这个假期中,游客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必看的展览。

  延时开放精彩夜不停

  自去年江苏省《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》实施以来,博物馆延时开放已成新常态。清明假期,南京博物院、苏州博物馆、徐州博物馆、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纷纷实行夜间开放,万千观众充分体验惊喜不断的“博物馆奇妙夜”。

  “特展汇聚了青花寿山福海纹香炉、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等南博的数件镇院之宝,展示了大明王朝璀璨的物质文化,让我们饱了眼福!”4月4日晚间,来自重庆的游客邓先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正在举办的“观天下”特展。

  4月5日晚7时,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7号馆非遗戏台,精彩的折子戏展演开锣,传统京剧《钓金龟》、中阮独奏《丝路驼铃》、京胡独奏《夜深沉》等陆续登场,让博物馆化身文化空间。为充分利用晚间时段,中运博还在3号馆街肆印象古戏台、一楼中庭推出扬州清曲、木偶表演、器乐演奏、扬州评话等节目。

  今年1月1日开始,“吉金万里——巴蜀青铜文明特展”在徐州博物馆启幕,成为近期江苏省最火爆的展览之一。4月6日是清明假期最后一天,也是该展览闭幕的日子。当天晚上,很多游客抓住最后机会,来到徐州博物馆“打卡”,观赏包括三星堆青铜面具在内的古蜀文明珍贵文物。

  传统文化上“大分”

  吴文化博物馆在清明假期延长开放时间。其间,“马——从地中海到江南的千年权力象征”“奇巧技——核雕的记忆与技艺”“邂逅:刘建华个展”三大特展持续开放。展览分别聚焦古今中外马文化的深刻内涵、苏州核雕非遗技艺传承、当代艺术与传统文物的美学碰撞等主题,通过文物与艺术展品多维度诠释历史文化。吴文化博物馆还推出13场深度导览服务,结合清明踏青传统,策划“寻芳踏青宝带桥——打卡‘苏州第一桥’”“银槎杯漂流记”活动,通过实地探访、趣味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吸引观众在趣味实践中感知江南文脉。

  清明假期,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以“我们的节日”为契机,将传统习俗与科举文化深度融合,精心策划了10余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活动内容涵盖展览、非遗体验、互动游戏和文创特惠等多个领域,全方位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,为游客带来一场古韵新风交织、沉浸感十足的文化盛宴。

  在众多活动中,4月5日开幕的“山水清音——古琴文化展”备受关注。活动现场,该博物馆特邀金陵琴派、南京市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演奏,打造出沉浸式的古琴雅集。悠悠琴音在展厅内流淌,游客们驻足聆听,真切感受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。

  非遗体验活动同样趣味十足。该博物馆推出的“清明非遗竹编”人气爆棚,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参与。在这一过程中,大家不仅掌握了制作技巧,更深刻体会到背后蕴含的匠人精神。

  值得一提的是,博物馆讲解员身着汉服,穿梭在展厅中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服务。她们生动的讲述,带领游客们身临其境地走进科举历史,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。(徐宁 于锋)

责任编辑:王洁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